联系我们
单位:平顶山市金汇达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平顶山市卫东区东安路82号
电话:0375-7023927
传真:0375-2193376
邮箱:318591003@qq.com
新闻中心
国家电网:中国走向世界的轨迹
中国走向世界的轨迹

  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玉琴

  由古至今,对外经济贸易都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上的互相联系和依存日益紧密,不断深化的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重要表现。

  在“一带一路”不断推进的当下,回顾中国两千余年的对外经贸历程,了解中国对外经贸发展的脉络,总结期间的经验教训,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与世界交融的轨迹,而且能以史为镜,更深入地理解现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得更加深入更加稳健。

  沿着陆海丝路走向世界

  早在先秦时代,中国已通过丝绸之路与境外民族进行了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武帝时期基于国防安全派张骞出使西域,以及汉王朝对匈奴发动的反击战争,畅通了丝绸之路,客观上带来了中国早期非自觉的开放。与此同时,汉武帝派遣远洋船队入印度洋,使东西方在印度实现了海上丝路的对接。通过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境外国家和民族展开日益广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中国由此走向世界,并向世界开放。

  两汉时,沿着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罗马帝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相继,在丝绸、铁器等输出的同时,域外毛皮、宝石、犀角、象牙等奢侈品及各种奇禽异兽输入中国。随着贸易的展开,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逐步向外扩散,大量物种被引进,丰富了中国农作物品种。

  魏晋南北朝时,长期的民族纷争和南北分裂使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摧残,但中国西北地区相对稳定,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得以持续发展。同时,北方人口的大批南迁推动了南方经济开发,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与古代东南亚、南亚地区古国的贸易空前发展。

  隋唐时中国再度实现统一,各民族高度融合,中国封建经济文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为对外开放奠定了雄厚基础。唐王朝无论在商品贸易还是国内工商服务业,乃至官吏选用方面,均实行了封建时代最为开放的政策,从而取得了辉煌的开放成果。除货物贸易繁荣外,大量外国商人在中国从事服务业、医疗业、零售业等,这对唐代国内贸易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

  唐后期中国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同时阿拉伯帝国的东扩使中亚陷入民族纷争,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海上丝绸之路日益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渠道。而随着海路贸易的勃兴,西北地区经济的繁荣地位日渐让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宋代因为严重的财政危机而对海外贸易空前重视,从而推动古代中国海外贸易高度繁荣。与此同时,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使海外贸易逐步突破奢侈品贸易的局限,不少日用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流通,使普通民众直接获益。

  随着欧亚陆海交通的畅达,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政府政策的支持,元代时中国对外开放的地域更为广阔,开放的领域也更为深入,中外商品、人员、技术及文化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交流,有力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贸易推动下的科技文化交流使中华文明得以长足进步。

  明清时期,西人东来,中国传统贸易格局被打破,西方对华贸易日益占居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由西班牙大帆船开拓的太平洋丝绸之路促发了中国与美洲的贸易。玉米和甘薯等作物引进、白银大量输入,对明清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中西文化、体制、贸易冲突不断加剧,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由积极鼓励转向了严格限制。从明朝的“海禁”到清前期的一口通商政策,对外贸易活动受到日益严格的限制,中国社会的封闭性日趋强化。当西方工业文明快速进步的同时,中国依然固步自封,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被迫开放形势下半殖民地对外贸易

  从1840年起,中国封闭的大门被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开始了近代被迫对外开放的历程。西方列强依靠武力胁迫中国与之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确立了近代中国包括对外贸易在内的一系列半殖民地制度,中国成了西方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对外贸易日益半殖民地化。西方人在中国投资兴办了大量事业,涉及诸多领域,他们凭借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和特权,通过开展对华贸易和投资活动,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

  深重的民族危机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觉醒,他们坚持不懈地探索着民族的自强之路。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人逐步认识到通过开放向西方学习是中华民族御侮图存的必由之路,受制于西方列强的中国晚清政府也力图在西方允许的限度内实现国家自强。洋务运动的“求强”“求富”目标尽管未能实现,但其拉开了近代中国引进技术、利用外资的序幕。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划分势力范围,对中国的疯狂瓜分使满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统治者终于放弃了坚持了两千年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方针,转而提出“振兴商务”,鼓励发展包括对外贸易在内的近代工商业。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从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力图恢复被西方列强剥夺的政治经济主权,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国家资本力量,积极引进外资、鼓励发展对外贸易,使中国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出现了空前的进步。然而,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使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遭受重创。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大部分国土沦陷,国统区面积狭小,经济全部转入战时状态,对外贸易的方向和目的也转变为为抗战服务,其与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紧密联系被割断。近代百年,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未能得到改善。

  从封闭到开放,从国际经贸小国到大国

  新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从1949年到1978年近30年间,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迟缓,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自主对外开放,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经济增长大大加速,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逐渐成为有影响的国际经贸大国。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从此僵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打破,市场经济成分不断增加,对外开放的程度随之日益提高。改革所激发出的活力与潜力空前巨大,中国对外贸易及利用外资高速增长,对外投资不断扩大,对外经济贸易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1978年到1985年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10.13%,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64%。

  “七五”计划明确提出“两个转变”,即要实现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到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从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到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从1986至1990年,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明显改善,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由0.59%上升至7.34%,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比由4.64%上升至20.59%,工业品首次成为出口主导产品。

  1991年,国务院又提出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信誉、创名牌出口商品”为主要内涵的“以质取胜”外贸战略,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进一步提高,从1990年的7.34%上升为2000年的25.24%,资源密集型产品则从25.81%下降为11.37%。工业制成品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断提高,到1995年,机电产品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此后机电产品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迅速,占比从1996年的8.4%增加到2000年的14.9%。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外经贸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科技兴贸“十五”计划纲要》《科技兴贸“十一五”规划》,在“十五”和“十一五”计划期间坚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在此期间我国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持续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则显著上升,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品,成为我国出口最大一类产品。

  机电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4.6%提高到2015年的57.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从2001年的17.5%提高到2015年的29.42 %。汽车、船舶、飞机、铁路设备、通讯产品等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均有突破。中国因此赢得了“制造业大国”的美誉,在此背景下,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目标是使“中国制造”成为“中国智造”,将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变为“制造业强国”。

  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1979年8月,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由此确立了我国对外投资的政策。当年11月,北京友谊商业服务公司与日本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在东京开办了“京和股份有限公司”,由此拉开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序幕。

  2000年以前,受国际经济环境、资本与外汇规模、国内市场经济秩序及企业国际竞争力等因素制约,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较小。2000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并将其上升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的高度。在当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最终明确“走出去”战略,并在2001年被写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此后,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配套措施逐步完善,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加快。截至2002年底,累计批准境外投资企业约7000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99亿美元,我国对外投资初见成效。

  2003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同年我国合并成立商务部,下设对外经济合作司的主要职能即为组织、协调实施“走出去”战略。从2003~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飞速发展期,“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巨大成效。截至2012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5319.4亿美元,是2002年底时的17.8倍,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七个行业对外投资存量均超过100亿美元。

  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从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起步,与“走出去”战略一脉相承。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正不断加强。2013年至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高速增长,投资流量年均增长18.43%,2015年流量是2002年的54倍,首次超过日本位列全球第二,存量位居全球第八。其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额显著上升,2014年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为136.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1.1%。2015年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占当年流量总额的13%,高达189.3亿美元,同比增长38.6%,是我国对全球投资增幅的2倍。

  今日,中国已经站在从世界经贸大国迈向经贸强国、从国际引资大国迈向投资大国的历史转折点上,中国的对外经贸事业在不断吸收人类文明先进成果造福国人的同时,也将为人类文明交流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河南省平顶山市金汇达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网址:http://www.jhddl.cn    企业邮箱
Copyright © 2015 - 2024     河南省平顶山市金汇达电气工程有限公司